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168体育官网入口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168体育官网入口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一提起幼升小,总少不了一番焦虑。许多家长都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而本文主人公薇扬却决定,让两个孩子在家上幼儿园:省下的学费,用来学孩子感兴趣的马术;关键的阅读、英语启蒙,通过亲子共读来实现......这个并不具有典型性的故事里,却也蕴含着最普世的教育思考,教育绝不仅有一条路。
下文是薇扬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吗?薇扬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当然,这也需要家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分享这篇文章,不是要掀起在家上幼儿园风潮,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不同的教育选择,我们相信,教育充满不确定的同时,也拥有着各种可能性。
大妞在3岁时上了一年的幼儿园,之后就没再上过,而二妞从没有上过幼儿园,我也不打算让她上幼儿园。能够做出不让两个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离不开下面几个因素。
我曾在微软工作了6年,工作期间,我见识到了很多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商业模式。但我发现大家关注的更多是资本而不是人,怎么样挣到更多的钱而不是怎么样成为更好的人,这一切新的好的东西没有办法缓解我有了孩子之后的焦虑——我该怎么样去养育她,教育她。
2016年,二妞出生后,我萌生了辞职的想法,想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需要陪伴的孩子身上。和先生商量后,他也认同了我的想法,于是,我辞掉了工作,全身心陪伴孩子。
最初,我并没有打算不去幼儿园,因为特别认同蒙特梭利,我还把大妞送到了家附近的一所蒙氏园,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心想孩子还是需要有和大家一样的学校与社交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园的时间安排背离了我理解的蒙特梭利。时间被切成了碎块,排得很满,缺少孩子可以自由专注的工作时间,为了更自主地工作(对孩子来说就是玩),我选择了退园。
这期间,我一边陪伴孩子,一边不断学习着。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参加了童书妈妈的读书会和师培,跟着法国应用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博士学习哲学对话,加入自然体验师课程……一方面源于对教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自我成长更好地帮助孩子。
辞职前,我和先生在一起找专门的家庭理财师,做了家庭财务分析和规划,即使我不赚钱,当三年的全职妈妈,在做好保险、养老和孩子教育保障规划的前提下,我们一家也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
此处要强调一点,我们并非“不差钱”的家庭。我们到现在都没有买房,一直租房子住,北京各城区几乎都住遍了,我们不希望因为买房背上债,成为房奴,所以结婚时就决定不买房,而事实证明,没有房子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
大妞不上幼儿园的第一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把她一年幼儿园的学费拿出来让她去学马术,因为她太爱动物了,尤其是马。
一年里,大太阳下自己穿齐装备挺胸抬头汗流浃背地训练,虽然她从马上掉下来过,虽然她常常憋红小脸牵不过来扭头去吃树叶的马,但她每次都会兴奋地回来在她的专用本上把马画下来,写上马的名字和日期。我们买了很多马的百科全书和贴画书168体育官网入口,她自己去学习去了解,体会其中的快乐。
比如慢步、快步、转弯、走地杆这样的工作,孩子需要亲身体验到马走动的节奏感,然后用自己的肢体去配合这种节奏。
发布指令也不单单是单方面的口令,还有肢体动作指令,除了手握缰绳和马鞭之外,甚至有“骑座”这个专业名词,的位置和重量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腿也是一样,加紧、放松、踢、站起都是根据你想要传达给动物同伴的信息来决定的。
所以,马术很考验一个人的沟通、协作能力,既要有自信、也需要对他人的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的珍贵品质。
早上一定会出去玩,不管是公园还是小区院里,夏天的早上可能五六点就会起床去花园里面看看马陆(一种虫子)、骑骑滑板车。
下雨天第一时间冲出去淌水、跳水坑。秋天的大风天也会出去玩,二妞一点儿也不怕,张着大嘴喝风,在小坡上爬来爬去。
她们俩一般都穿得少,二妞一两岁的时候不穿鞋,在小区里面走,每次都引来不少路过的阿姨和奶奶的惊异目光。
大妞的运动细胞比较发达,刚会走路不久就可以在小区健身器械上玩转所有的项目。不上幼儿园,就有时间尝试在家附近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比如轮滑,夏天最热的两个月,每天在广场上跟老师学一个小时。溜冰场上年纪最小的小豆豆,领鞋处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穿最小号,虽然她因为遗传是同龄孩子里的大个子。
下午或者冬天天冷,我们就会在家玩耍、画画。我们家的客厅一直是孩子的天地,像一个小型的教室,有各种可以自己玩、自己收拾的玩具。
她们最喜欢玩的就是开放式搭建类的玩具,比如磁力片、积木或者乐高,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假想游戏,她们就能玩很久。
因为住在郊区,我们还租了一小块儿菜地,播种、浇水、除草、采摘,全都让小朋友体验一遍,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萝卜、黄瓜、豆角、西红柿、油麦菜,不爱吃菜的孩子们也会对蔬菜生出一些情感。
我和先生都在山里长大,小时候上山下河恣意玩耍的快乐时光留在我们的气质里。大自然太丰富了,是任何人造游乐场不能比的,在生命的早期,能在自然中让感受力得到发展,将给人的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另外,探索自我的前提是对周遭事物有充分了解,明白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知道身处何方,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他物相处,充分地、活跃地体验生活,诚实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我们会安排很多时间接触自然,帮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结。
从二妞一岁多开始,我们会在春秋天气合适的时候出去露营。记得第一次露营是9月底,晚上气温很低,当时我们又没有买专业的帐篷,用的公园帐篷,也没有准备地垫,只是铺了野餐垫。
大人穿了羽绒服,小朋友就穿冬天的连体睡衣,晚上的凉气从地下上来不断带走所有热量,孩子半夜冻得直咳嗽,我一摸,小脸小手都是冰凉冰凉的,但是她们没有醒,周围很多吵闹的声音不影响她们玩了一天睡得香。
大妞四五岁就自己列清单收拾东西,准备出门的小箱子,独自参加走山活动,是唯一听老师指令没有带家长的,我们也忘了给孩子带吃的,全靠别家爸爸妈妈好心喂食。
胸前观察盒挂着骇人的金环大马陆,回来半路上看到妹妹丢在路边的鞋,妈妈随手挂栏杆上的衣服还能顺道捡回帐篷……大妞在亲子露营活动中一直特别会照顾小朋友,得到大人的赞赏,也是在家一直和妹妹相处的自然状态吧。
我本身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也爱买书,出差或出去旅行,走到哪儿都会买点儿书回来,我希望孩子也能体验到阅读的美好。
另外,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爸爸也一直参与亲子共读,尤其是睡前的阅读,是他与孩子们相处的固定节目之一。
从绘本开始到历史故事,今年上半年《林汉达历史故事》讲完了,下半年在读《吴姐姐讲历史》,理工科的爸爸也说增长了不少知识。
我们始终认为英语学习是重要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读英文绘本。二妞出生后,我觉得有必要在生活中建立一个英语环境,所以更加有意识地跟她们讲英语,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
我和先生都没有留学经历,很多日常用语不是一下就想得起来,需要查一下,没关系,脸皮厚一点,坚持下来就好了。
另外,和孩子们一起看她们喜欢的原版动画片是个特别好的学习方式,除了学习语言,还有其他“意外收获”。比如《小猪佩奇》,他们一家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对我们都有指导意义,还有一位爸爸好榜样是《布鲁伊》,全家都让人爱得不得了。
为了让孩子接触更纯正的口音,大妞4岁多时开始了线上英语课。二妞的英语启蒙更多的是受姐姐影响,她们俩会一起看动画片,一起玩假想游戏,唱唱跳跳、说说闹闹、叽叽咕咕都用英语。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丹麦,大妞可以迅速地与营地里游乐场里的德国和荷兰小朋友打成一片,可见长期坚持学英语起到了作用。
大妞进入普通的公立小学之后,是班上识字最少的,大概认识的字不超过20个吧,虽然我们一直进行亲子共读,但从没有要求她识字。
她在第一次考试之后特别兴奋地回来告诉我:“妈妈,我今天考试了,考得可高了!”我问“考了多少分”,她说“43分!”我们说“好好好”。
因为她对43在100中的位置完全不清楚,也感谢老师没有“及时科普”和横向比较,留给她探索的空间。
到现在二年级了,她依然是班上认字最少的孩子。也正因为她没有学过,所以对认字和写字的热情很高。
前两周,大妞跟我说”妈妈,老师今天终于让我发作业本了,我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我好害怕呀!”我说:“发个作业本有什么好害怕的?”
她说“我怕我不认识同学的名字发错了,但今天我都认识。”老师能信任她,让她发作业本,在她看来也是一件很受鼓励的事情。
刚入学时,我曾和老师沟通她没上幼儿园、没上幼小衔接课程的情况,老师表示理解,给她多一点时间慢慢学,除了写字、认字之外的学校生活她都是很适应的。
四十多分到了第一学期末就变成了八十多分,二年级第一学期快上完了,那天高兴地回来说“老师说93分以上就是优秀”,我一看几张卷子的平均分就是93分。
另外,我觉得“幼小衔接”,比起是否先学习了拼音、数学(学得过多过猛,反而容易让孩子丧失热情和兴趣),真正考验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妞虽然没有上幼儿园,但几年来我们始终着力培养这些能力。
我们认同杜威的“生活即教育”,让孩子接触真实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我们也坚持让孩子“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大妞小时候不会系鞋带,她自己发明了把鞋带打成很多死结的方法, 我觉得也不错啊,不会松开就行。上小学第一天起,她就自己按照课表和老师的要求收拾书包,如果忘带了什么,我们也不会帮她送,都是自己解决。
社交方面,因为大妞本身是一个比较平和、不张扬的孩子,跟人相处较容易,一般不会害羞或害怕,另外家里有妹妹,她也通过妹妹,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
比如,她懂得照顾人,出去玩滑梯时妹妹走得慢,她就会跟在妹妹后面,挡住后面等不及要插队的小朋友,说“你先等我妹妹过去你再走”。4岁的时候,有一次动画片时间结束了,妹妹还想看,她就拿出来了一个方格子凳子当屏幕,自己在凳子后面演动画片给妹妹看。
现在,每天放学我都会问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新鲜的好玩的事情吗?”她会告诉我她交到了新朋友,或者是“今天小朋友们排队的时候一个摔倒了,连带着一片都摔倒了”,边讲边笑。
我一直觉得,我们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是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但是,当看到别人听说我的两个女儿没上过幼儿园而露出诧异表情时,我会意识到:哦,我们确实做了点“不一样”的事情。
《夏山学校》: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内驱力,给予了充分自由,他们会本能地主动学习。用鼓励和信任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
《让天赋自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用统一标准(成绩)来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等待着被发现发展,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基于孩子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心理发展去理解孩子现在的状态,把目光放长放远,不要只局限于眼前。
《这才是心理学》: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方,审慎思维。不仅了解心理学,还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是怎么工作的,如何解读证据、分辨真伪。没有绝对真理,人类的认知一直在往前走,不断推翻以前的理论是正常的,教育也是如此。
另外,我和先生的求学及工作经历,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室和课本上能学到的只是一部分,生活才是真正的课堂;一时的成绩决定不了你的人生,天赋和热爱才会让人走得更远并获得人生意义层面上的满足。
以上就是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分享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吹大家都不上幼儿园,我们的故事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不同的教育选择,教育充满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着各种可能性。
欣喜的是,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尝试:在家上学,间隔年,不上大学上职高……这些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用更开阔、更多元的视角看待教育,因为教育绝不仅有一条路。
作者:薇扬,新教育践行者,终身学习者,童书妈妈读书会资深书友,育有两个女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本科、体育教育学硕士,曾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工作六年。跟随新加坡苏小妹老师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法国应用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博士学习哲学对话和思考方法。